朱笑笑没有多想,她认为王丽娟是最有理智的人,也对她最放心。
“我们两个成绩差不多,录取到了距离村里面很近的高中,以后回家也方便一点。”
苏叶没想到最后跟自己待在一起的竟然会是魏岚。
四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回忆往事,时不时笑出声来。
“你们有没有听说丽娟的高中录取结果?”
朱笑笑见王丽娟还是没来,心里开始担心起来了。
“我听我妈说,成绩是挺好的,不知道为啥好像是没录取去京城。”
苏叶曾经在自己母亲的念叨当中听到了熟人的名字。
朱笑笑想到了去旅行回来的车站。
王丽娟脸上的表情就好像是已经知道了自己高中的录取结果一样。
“你们在这里玩,灶头上有我娘烤的饼,我有点事情出去一趟,你们不要跟过来哈!”
朱笑笑想到王丽娟强大的自尊心,末尾还叮嘱了这句话。
跑出去之后,她的大脑里面一直在想王丽娟可能在什么地方。
突然脑子里面闪过一个亮光,朱笑笑往后山的方向跑去。
果不其然,还没走到桃花树下,就已经听到了隐隐约约的抽泣声。
“丽娟。”
朱笑笑用肯定的语气叫着王丽娟的名字。
“笑笑,你来了?”
王丽娟的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为了不让朱笑笑看到,抬手擦了擦。
“其实……”
朱笑笑在她旁边坐下来,刚准备开口安慰她,却被王丽娟抢先一步。
“笑笑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好羡慕你呀,你家里能够支持你的理想,我原本也想去京城,可是……我没有办法那么自私,我爹那么辛苦,我……我真的不能再给他添加负担了。”
王丽娟说着,没忍住又再哭了出来。
“我知道。”
朱笑笑把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见到她这样,就好像是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没有任何的一个亲人,读书都是靠着国家的贷款。
或许这就是两个人能够这么投缘的原因。
“小村庄也肯定能够开出不一样的花,不管你相不信,我对你的信任才来没有减少过,我一直很看好你。”
只要王丽娟一直坚守着本心,朱笑笑相信她绝对会改变自己的家庭。
“谢谢你笑笑,我们说好了,去了京城之后一定不能忘了我,也帮我……看看京城的风景。”
王丽娟破涕为笑,再次站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刚才的脆弱了。
不知是谁先把朱家村出了两个去京城读高中的孩子的消息传出去了。
几乎镇上的人都知道了朱笑笑和段泱的名声。
“朱家三哥,朱家三嫂,恭喜恭喜啊!”
朱老三和阮秀玲早上到阮记饭店开门,路上就遇上了好几个人恭喜。
“这怎么大家都这么热情?”
阮秀玲和朱老三还并不知道大家都已经传开了的这件事情。
“朱家三哥,你这真不厚道啊,俺们几个都还是听别人说的。”
隔壁粮油铺的老王听到阮记饭店的声音,走出来说道。
“怎么了?”
朱老三还以为是店里面发达了,好奇地询问道。
“朱家村出了两个京城的高中生,还都是跟阮记饭店有关,这个消息大家都晓得了。”
老王也替朱老三感到高兴
,毕竟都是做生意的,都理解对方的不容易。
“哈哈哈同喜同喜!”
朱老三反应过来,没想到消息竟然穿地这么快,笑着说道。
来店里面吃饭的客人几乎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晚上吃饭的时候,朱老三思考了好久。
“俺觉得还是得搞个宴席来答谢这些好友,毕竟是个好事。”
朱老三极其认真的说道。
“有道理,咱们家多少年了,才出这么个有学识的孩子,一定要让大家都来喜庆喜庆。”
现在的朱家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朱家了。
完全有能力能够举办一个宴席,这也算是能够答谢列祖列宗。
朱笑笑得到消息之后哭笑不得,也感受到了温馨家庭的氛围。
“过两天要来吃饭哈,千万别客气!”
朱老三把阮记饭店周围的店铺都打了一声招呼。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邻居关系搞好了,比什么都还要重要。
升学宴如火如荼地举办起来。
段家只有段母一个家长,即使是她没有举办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但是段母并不想要被别人看轻,把这半个月来从鸡圈里面捡起来的鸡蛋全部染红。
给朱家村的人一户人家送了好几颗红鸡蛋。
“段家大嫂,我们之间已经这么熟了,不需要有这些东西的,你还是留着给段泱补补,以后要去京城上高中的。”
阮秀玲也收到了红鸡蛋,赶紧跟段母说道。
她是真心疼爱段泱这个孩子,也是真心把段母当成一家人。
“你就收着吧!这算是庆祝孩子上学的,你可不能不受!”
段母做出一副要是阮秀玲不收就要生气的样子。
“行,那你也要来笑笑的升学宴。”
阮秀玲收下鸡蛋,拉着段母的手说道。
终于是到了升学宴的这一天,肖远峰几人也前来祝贺,几年时间知青们越发稳重。
“没想到呀,几年前还只是一丁点的小孩子,现在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已经是一个小男人了。”
肖远峰利用这个身高优势,摸了摸段泱的头顶。
原本被就已经不怎么善于说话的段泱,现在又被他这么一调侃,不好意思红了脸。
朱笑笑出来正好看到了这一幕,怎么就那么像欺负一个良家妇男呢?
“肖大哥,你们也来了?怎么就先来跟段泱打招呼,你忘了是谁小时候一闲下来就去找你们说话聊天的啊?我明明才是你最疼爱的妹妹才对啊!”
朱笑笑做出一副被抛弃了的样子,很是无辜。
“哈哈哈怎么会,我们一听说你考上了京城的学校,你那几个哥哥,都迫不及待来了,我拦都拦不住。”
肖远峰也揉了揉朱笑笑的头顶,笑着说道。
当初他们来下乡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还只上小学,现在都要上高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