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平凡文学网 > 时空投影,仙秦飞升被后世发现了 > 第507章 胯下之辱

第507章 胯下之辱

“验证我军内部是否真的有匈奴的细作!”李广斩钉截铁地说道。

“如何验证?”听到李广这番话语,其余几名将军纷纷开口发问起来。

“很简单……”李广自信一笑,随即低声诉说了起来。

在他身后站立的,正是李广以及数名副将。

“诸位到此有何贵干?”片刻之后,盖聂开声问道。

过了一会儿,盖聂的声音在帐内响起。

“大将军,我等在此驻扎已逾一月,然而关于匈奴的情报,至今仍未能完全摸清。”李广回道。

“我愿率两万精锐,前去探明匈奴的实力!”蒙丹抱拳请缨。

“两万精锐?”盖聂闻言,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沉吟片刻,缓缓摇了摇头:“不可行。”

“当前敌我形势尚不明朗,若你陷入敌军陷阱,那两万精锐很可能遭匈奴围歼。”

“如此,我军便将陷入被动。”盖聂正色道。

众将闻言,皆是一愣,随后互相对视一眼,最终目光齐聚李广。

“将军……”片刻后,李广开口。

“我军驻扎此地已有时日,粮草仅够支撑至三月。”

“若现在不查明匈奴的实际情况,一旦进入腊月,粮草将难以运抵。”

“届时若要开战,我军恐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李广沉声道。

此言一出,众将纷纷点头,目光皆投向盖聂。

此刻,盖聂被众将注视,眼中闪过一抹异色,随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你所言有理,但两万精锐,人数过多。”

“我先拨给你两千精锐,待你探明匈奴情况后,再做定夺!”盖聂说道。

众将闻言,神色稍喜,不少将领更是直接拜谢。

“多谢大将军!”

在一片谢恩声中,李广脸上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

窗外,鹅毛大雪已渐渐停歇,地面上积起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在主帐内,盖聂依旧站立,不远处站着几名将领。

只是这几名将领看向盖聂的眼神中,却带着几分敌意!

而众人之中,李广正站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当时,大将军拨给我两千精锐,命我前去探查匈奴的行踪。”

李广不紧不慢地说道。

“不知此事,大将军可还记得?”李广问道。

“哼,我当然记得!”盖聂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你们来此,就是为了提及一个多月前刺探情报失败之事?”

盖聂望向众将,冷笑一声,质问道。

“失败?”李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眼神骤然变得清冷。

“大将军所言不错,刺探情报确实失败了,但我们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那就是,我大秦高层中有匈奴的细作!”李广冷声道。

……

一个多月前,在征得盖聂同意后,李广与数名将领得到了两千精锐。

众人聚在一起,开始商议如何刺探匈奴的情报。

“此次刺探情报是假,揪出潜藏在我军中的内奸才是真。”

李广叮嘱道。

“大家务必小心行事!”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

“那这两千精锐该如何使用呢?”一时间,众将纷纷出谋划策。

“依我看,根本不用顾虑太多,直接率领这两千精锐杀向匈奴,打个他们措手不及!”

一旁的将领李天开口道:“以我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定能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而且还能抓几个俘虏回来,逼问他们细作究竟是谁。”心直口快的李天说道。

此言一出,众将纷纷摇头。

“李天将军,此计不妥。”李广摇头道。

“我们两千精锐,相比匈奴三十万大军,实在是微不足道。”

“即便能摧毁一座小型营寨,一旦匈奴人反应过来,出动大军将我们包围,那可就危险了。”

李广解释道。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便这样做并能安全归来,我们抓到的俘虏也不一定知晓潜藏在全军中的细作是谁。”

李广寥寥数语,便指出了李天计划的全部漏洞。

众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只是众将一时之间又拿不出其他主意。

毕竟两千秦军数量实在太少,倘若真的遇到匈奴主力,别说刺探情报了,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我看这样如何?”见众人沉默不语,李广淡淡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们将手下的两千秦兵化整为零,一部分伪装成匈奴人,另一部分伪装成陇西城的老百姓。”

“以十人为一队,朝着匈奴方向前进。”

“如此一来,即便匈奴人发现我们,也大概率只以为我们是普通百姓。”

“而且即便身份暴露,十人的小队也可以随时撤离,万一不幸被抓,也不会削弱我军的战斗力。”

“你们意下如何?”李广从容不迫地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即纷纷竖起大拇指。

“妙!”

“好主意……”

“我看此事可行!”

众将纷纷认真点头,眼中或多或少露出了一丝兴奋之色。

如今的李广,虽年纪尚不到三十,但所展现出的谋略才华,已让众人钦佩不已。

假以时日,他必将成为秦国一位出色的将领!

众将心中暗自思索。

当然,这话也颇有几分道理。

二十多年后,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受到秦始皇的任命,成为了驻守边疆的大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描绘的正是飞将军李广!

……

商议完毕后,李广与众将各自散去,开始分头准备。

当然,在召集军队之前,李广做了一件极为明智的事情:传信至咸阳。

秦统一后,由于疆域辽阔,边疆地区离咸阳甚远,因此通讯成为了难题。

在秦之前的传统中,君王任命将领出征后,将领便会深入目的地,数月不再与朝廷联系。

直至功成名就或失败之后,才会返回主城。

当然,也有例外,如燕国的太子丹,在将领每次出征时,都严令他们:

务必随时禀报战况。

正因如此,燕国才会派出信使,一次又一次地前往将领所在地。

只是路途遥远,一次往返便需近一周时间。

这还是双方相距不到五百里的情况。

而如今,咸阳距陇西边境,有近两千里的路程。

若按照燕国的做法,那么派出去报信的使者,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多月!

而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

一个多月的时间,战场上的情况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正是难题所在。

然而,这并未难倒秦始皇。通晓古今历史的他,很快效仿前朝,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驿站。

这些驿站,是专门供信使休息的地方,驿站中备有食物和马匹,每隔三百余里便有一座驿站。

在这种情况下,往返的信使无需再顾及马的体力,可一路狂奔,到达驿站后换马即可。

这种手段和方法,大大方便了信使,速度更是提升了好几倍。

如今,从咸阳到边疆的加急信件,仅需三天便可抵达。

李广自然知晓此事,在行动开始之前,将这段时间军营发生的事情,悉数写在了书信之上。

“将这份加急信件送回咸阳,务必交到皇上手中,明白吗?”李广叮嘱道。

“明白!”一旁的士兵应道,随即郑重地接过信,将其藏在了内衣夹层中。

“还有一事……”就在士兵准备离开时,李广似乎想起了什么,将士兵叫了回来。

随即微微俯身,在士兵耳边低声吩咐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一名士兵跨上战马,如同离弦之箭,飞速离开了秦军营寨,一路朝东狂奔。

尽管这名士兵的装束与日常训练的秦兵无异,看似平常,然而,在暗处,却有一双眼睛悄悄盯上了他。

“你是说,李广将军派了士兵回咸阳报信?”在主帐之中,盖聂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盯着眼前的侍卫问道。

“正是,末将亲眼所见!”侍卫行了一礼,语气坚定,刀疤脸上满是恭敬。

“竟有此事……”盖聂闻言,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意动。

“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片刻之后,盖聂摆了摆手,示意侍卫离开。

侍卫闻言,缓缓后退,很快便离开了秦军的主帐。

而盖聂的脸色,却在此刻变得更加阴沉,甚至透出一丝杀意,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三个时辰之后,陇西县外,一匹高头大马正在疾驰。

驾马的,是一名身穿军服的年轻士兵,看上去约莫二十来岁,神色焦急。他正是接受了李广将军的命令,前往咸阳城向秦始皇送信的士兵。

自接到命令以来,他一路未停,此刻已奔袭了五十里路。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暗,胯下的战马速度也慢了下来。士兵能明显感受到,战马正在剧烈地喘着粗气。

“看来是该休息一下了。”士兵喃喃自语,随即减缓了马速,在路过一片密林时停了下来。

然而,就在这时,密林深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沙沙声响。

“什么人?”士兵心中大惊,连忙警惕地抽出了手中的武器,朝密林深处望去。

“嗖嗖!”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两支冷箭便从密林深处射出,准确地击中了他的胸膛。

“噗!”士兵猛地吐出一口鲜血,连一声哀嚎都未发出,便倒地身亡。

“死了吗?”看到士兵倒地不起,丛林中传来了一阵冷冷的质问声。

随即,几名蒙面的黑衣人利落地钻出了丛林,开始检查士兵的伤势。

“死了……”一名黑衣人开口道。

“大功告成,赶快回去禀告将军!”另一名黑衣人说道,随即割下了士兵的首级,跨上战马,朝远处奔驰而去。其余几名黑衣人也纷纷效仿。

然而,他们刚离开不久,在不远的一棵大树下,一个人影悄悄钻了出来。他望着黑衣人离去的方向,脸色苍白。

这名士兵,正是刚才那几名黑衣人想要杀死的那名回咸阳送信的士兵!

此时此刻,他脸色发白,一直目送着几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黑衣人背影消失不见,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好险……”士兵摸了摸自己的脖颈,喃喃自语道,“多亏了李广将军的提醒,我才特意找了一名路人来装扮成我的模样。没想到,竟然真的遭遇了暗杀。”

士兵看着地上的无头尸体,心中仍然有些发颤。

“看来李广将军所说的果真是事实,我大秦军队内部高层真的出现了细作!”士兵自言自语道,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接下来,士兵挖了一个简易的长坑,将这具无头尸体埋了进去。又拜了几拜之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晚,士兵不敢在原地休息,生怕那些黑衣人发现什么后折返回来。

因此,他只在灌木丛里凑合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士兵便骑马奔驰离开了这里,朝着咸阳城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路上,士兵昼夜不停歇。路过驿站时,也只是稍作休息,便继续启程。

在这种行进速度下,从边疆到咸阳原本需要五天五夜的行程,士兵仅仅用了不到三天便抵达了咸阳城。

很快,怀揣着书信的士兵便见到了秦始皇。直到此刻,士兵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贴身保管的书信递给了对面的太监。

太监接过书信后,很快就呈了上去。

此时的秦始皇,正忙于处理江南旱灾的事务,对边疆的事情并未过多关注。尽管也有许多流言蜚语关于盖聂将军的种种不是,但秦始皇并未太过在意。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十分信任盖聂,才会拨给他三十万精兵,让他平息匈奴。他相信盖聂的神智清楚,不会做出这种背叛的事情。

毕竟,匈奴能给他什么?

比起大秦给他的条件来说,可是差了太多。这也是秦始皇最为自信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盖聂的妹妹如今仍在咸阳城居住。秦始皇自然知道,盖聂十分疼爱他的这个小妹,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