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首发免费看书搜:常看书 changks.com
“嗯”?“这个”。唐清浅伸出葱白的手指,指尖抵着她昨晚写的代码。“我们的时间真的挺充裕的,不必这样赶,先照顾好身体”。“..好”。唐清浅将课程暂停,老老实实的跟着夏禹坐到沙发上。夏禹有些诧异,以自己的了解,这会儿她大概会说先把这些事情处理完。夏禹对这里还算了解,从橱柜里拿了个一次性纸杯。倒了两杯放在茶几上。“好了,和我说说吧,为什么会给自己弄成这个样子”。“咳咳”。唐清浅想要说话,却被咳嗽声打断。轻轻拍在少女后背,将玻璃杯递过去。少女艰难的吞咽温水。剜过喉咙,隐隐作痛。“我看到家里有梨,有银耳吗”?唐清浅思索一下,最后摇摇头。也是,这俩妮子都不会做饭。“那我做两个蒸梨吧,现在做一会儿柳熙然回来也能尝到”。夏禹起身去了厨房。唐清浅跟在夏禹屁股后面。“怎么?想学”?唐清浅摇摇头,半晌又点点头。姑且理解为这小妮子想学吧。“先将梨子洗净,不用去皮,梨皮也有润肺的成分,然后用盐搓洗将表面杂质去除”。夏禹一边说话一边动作。“在梨顶部14处横切一刀,然后用勺子..”夏禹稍微用力旋转,一颗梨核跳出来。两人被吓一跳。“好久没做了,有些手生”。夏禹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唐清浅抿了抿嘴,直直伸手。“想试试”?唐清浅点点头。夏禹将另一个梨递过去。唐清浅学着夏禹的动作,稍微用力。梨核一飞冲天,在天花板上敲出闷响。两人同时低声笑起来,弯腰找各自刚才飞走的梨核。“有冰糖吗”?唐清浅仰头思考,然后点点头。两人一起猫在厨房里找冰糖,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看到冰糖袋子。没有受潮。“你嗓子疼不能吃太甜,加一两个就好..”夏禹又加了一汤匙水方便冰糖融化,将刚才切下来的“梨盖”重新盖上。总共四个,码在深碗里。等到大火烧开,夏禹将火调小。“再等半个小时应该就好了”。厨房顶灯在夏禹发梢镀了层金边,唐清浅望着他专注观察雪梨的侧脸,指尖无意识地在料理台上描摹。那些被时光冲淡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父亲执笔时微颤的手腕,宣纸上洇开的墨梅,还有书页间夹着的淮州大学银杏书签。原来这些年她把自己埋在故纸堆里,不过是想在泛黄的字迹间拼凑出父亲的模样。水汽在玻璃锅盖上凝成细密的水珠,唐清浅望着夏禹忙碌的背影,忽然想起十岁那年发高烧的深夜。父亲也是这样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给自己熬枇杷露。砂锅沸腾的咕嘟声里,粘稠的糖浆裹着药香。蒸锅腾起的热气模糊了视线,她望着白雾中晃动的光影,又一次想到自己执意报考淮州大学的执念。两人走出厨房,又坐回沙发上。“嗓子还痛吗”?唐清浅摇摇头。那为什么一直不说话? 夏禹不明白唐清浅的想法,总不能是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吧。“清浅姐..”“我..”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闭上。“清浅姐你先说吧”。唐清浅看着夏禹,嘴唇翕动。“对不起”。“嗯?怎么了”?“我之前说话..太过分了,对不起”。唐清浅低头道歉。“那能和我说说为什么要报淮州大学吗?我不是想改变你的观点,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理由”。“我父亲是淮州大学毕业的”。还是在怀念她的生父是吗?夏禹思考,无论是游戏还是择校,唐清浅似乎受到她生父的影响很深。母亲总说人要向前看。唐清浅声音轻得像叹息。“但是,我想去看看他过去的风景,他为了母亲和我牺牲了很多”。夏禹了然。不只是想走过自己父亲求学的长阶,更是想触摸他生命中那些不曾被病痛侵蚀的岁月——那个在实验室记录数据的青年,那个在辩论会上意气风发的学子,那个还不曾成为父亲的完整的人。“淮州大学计划着要在城南建个分校区”。“嗯,我知道,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学校”。“我回淮州要不要跟我一起,我带你在淮州大学转转”。“好”。屏风后传来柳熙然归家的响动,夏禹起身去开门唐清浅忽然意识到这些年自己筑起的高墙,早被这些莽撞闯进生命的人敲开了裂缝。就像此刻氤氲满室的梨香,不知不觉就渗进了每个角落。也许自己不用什么都憋着。“什么味道?怎么这么香”?柳熙然抱着ps3进来。“为什么不叫我下去帮你拿”?“嘿嘿,不重”。“正好,梨应该蒸的差不多了”。“哇,你还会蒸梨”?“好久没做,我去厨房看看”。柳熙然将东西放好,坐到唐清浅身旁。“聊清楚了”?“嗯”。“怎么说”?“之后和他去淮州大学看看”。柳熙然笑意僵在嘴角。“然后呢”?“然后回来”。唐清浅白了一眼柳熙然。“哦,嘿嘿,解释清楚就好了嘛”。柳熙然的笑容重新挂回来。“不过我想在淮州租个房子,可能会在那里多停留两天,留意一下情况”。柳熙然觉得自己嘴角被牵扯的生疼。“我怎么你了?都不愿意和我住了”?“不是,是做游戏,在家里终究还是不方便,你也知道母亲的性子,她脾气上来了谁也劝不住”。你好意思说她..柳熙然心里吐槽道。“那也不用非要去淮州租房子啊..”“这是我考虑后的结果,在家里母亲只要看到我,就想让我跟着她去见人,而且晚上语音通话也打扰你休息..”“那淮州..”“他在淮州,我有问题方便问他”。“那我呢”?“什么那你呢”?“我也是你们做游戏的一份子!又要给我挤出去”?唐清浅沉默了一下,确实不能再这样做了。“那我和你一起去淮州租房子”。“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