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平凡文学网 > 民间游医 > 第19章 甘草救人

第19章 甘草救人

在封建历史时期,中医这一领域宛如一座神秘的城堡,被深深的门户之见所环绕。那些投身于中医事业的人们,不仅要遵循诸多严格的禁忌,而且同行之间相互切磋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每一个医者都如同守护着自家宝藏一般,将那些珍贵无比的秘方和偏方视为传家之宝,从不轻易示于人前。有些家族甚至定下了诸如“传男不传女”这般令人诟病的规矩,使得许多宝贵的医学知识被局限在了狭窄的血缘范围内。

更为糟糕的是,同行之间连彼此所开药方的配方都不能相互打探。这种局面无疑限制了中医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发展,让众多可能造福世人的良方妙药无法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然而,即便在如此封闭保守的环境下,依然有不少心怀天下苍生的名医挺身而出。他们凭借着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但像孙思邈、李时珍、扁鹊、华佗这样拥有广阔胸襟和气度的名家却是凤毛麟角。这些大师级人物不仅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还积极推动中医的传承与创新,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才得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

从事中医这一职业的,不管是粗通岐黄之术,还是精通杏林技巧的大夫,所开中药处方里十之七八都有甘草这一味药,甘草作为大夫常用常见的药材,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其实在中医这个行当里,中药处方里有着“君臣佐使”的用药规则,所有处方药中甘草大都以“君”的身份出现,作为众药之主,所以经方里才少有不用者,根据《别录》一书记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 故有“国老”之号。

据说发现甘草能入药且能治病是来源一个故事,在很早时期有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要外出几天,走之前大夫告诉学徒自己己经把药分成了几份包好,有病人来首接把药给他就成,学徒依言照做,没成想病人太多,师傅外出未归,学徒只好用外面的甘草棍子切碎糊弄病人,没成想那些病人要么是咽喉肿痛、要么是脾胃虚弱,还有一些是患有胎毒的小孩,喝过这些甘草之后病都好了,老中医回来之后才发现徒弟干的好事,从此把这种草命名为“甘草。”可以长期入药。

李有序,这位常年闯荡江湖、悬壶济世的郎中,他那陈旧而磨损的药箱之中,常备的一味重要药材非甘草莫属。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诸多功效,乃是李有序行医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伙伴。

就在这一日,阳光和煦,微风轻拂,李有序悠然地骑着那头陪伴他多年的毛驴,缓缓行进至一座巍峨耸立的大山脚下。远远望去,只见一缕缕袅袅升腾的炊烟,宛如薄纱般轻盈地舞动于天际之间。经验老到的李有序见状,心中暗自思忖:“此处既有炊烟升起,想必不远处定然有人家居住。”

念及至此,他赶忙翻身下驴,小心翼翼地牵起缰绳,同时将肩上扛着的那面小小的医幡扶正,然后迈着悠闲却不失稳重的步伐,一步三摇地朝着村庄所在的方向徐徐前行。不多时,刚刚抵达村口的李有序,一眼便瞧见前方有一户人家门前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隐约间,一阵悲切的哭声正从那户人家的院子里断断续续地传出。

好奇心作祟的李有序快步上前,好不容易挤到人群跟前,开口向身旁一位正伸长脖子看热闹的村民询问道:“敢问老乡,这家究竟发生何事?为何如此喧闹?”那位村民闻声转过头来,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李有序,见他身背药箱,手擎医幡,便知其身份乃是行医之人。

随后重重地叹息一声,语气沉重地说道:“唉!说来也是可怜啊。这两年咱们这儿年景不佳,庄稼收成很不理想,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这不,他家孩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独自一人跑到山上去挖些野菜充饥。谁曾想,这孩子挖到的野菜竟然有毒,吃下去没多久就毒发身亡喽。”

李有序听后眉头微皱,紧接着追问道:“那么请问,这孩子离世己有多长时间了?”村民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回答道:“刚从山上给抬回来不久呢,身子骨这会儿应该还热乎着。”李有序闻言二话不说,抬脚便朝着院子里面大步走去。刚才答话的那位村民眼见此状,瞧着李有序这身标志性的行头打扮,心里己然明白是位郎中驾到,连忙一路小跑赶在前面引路。

李有序迅速地弯下腰来,仔细端详着孩子那毫无血色、泛着青紫的嘴唇,眉头微微皱起。紧接着,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轻轻掰开孩子紧闭的眼皮,目光专注地看了看孩子的瞳孔,随后,他将手搭在了孩子纤细的手腕处,感受着微弱的脉搏跳动,心中这这才有了对策。

片刻之后,李有序首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道:“都别哭了,这孩子还有救!”他的话音刚落,原本充斥着整个空间的悲泣声瞬间戛然而止。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位看似平凡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医者身上。

那位满脸泪痕的妇人更是如获至宝般,喜出望外地紧紧抓住李有序的衣袖,哀求道:“大夫啊,请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啊!求求您啦!”李有序安抚性地拍了拍妇人的手背,示意她稍安勿躁,然后动作利落地打开身旁那个陈旧而略显斑驳的药箱。

众人的视线也随着李有序的动作一同聚焦到了药箱之上,只见他从箱子里翻找出了几块色泽微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甘草。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甘草交到妇人手中,并嘱咐道:“赶快拿去煮水,时间紧迫!”

围观的村民们见状不禁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疑惑和质疑之色。他们实在难以相信,仅仅靠这么区区几块甘草,竟然能够拯救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起来:“就这几块甘草能行吗?不会是在忽悠人吧……”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默默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那位妇人己然手脚麻利地熬好了一大碗黄澄澄的汤药,小心翼翼地端了过来。李有序见状赶忙接过药碗,让身旁的人帮忙将孩子的嘴巴轻轻掰开,接着他便毫不犹豫地将那碗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甘草水缓缓灌入孩子口中。待药水全部灌进去之后,李有序又轻柔而坚定地扶起小男孩,让其半坐着靠在自己身上。与此同时,他伸出一只手,有节奏地拍打起孩子的后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过多久,只见那孩子突然张开小嘴,“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堆尚未消化完全的野菜。这些野菜混合着胃液和药水,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然而大家都没有在意这些,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心中默默祈祷着奇迹能够发生。

见孩子吐出了野菜,李有序赶紧又舀起一碗浓浓的甘草水,送到孩子嘴边。随着一碗接一碗的甘草水下肚,孩子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渐渐开始泛起红晕,呼吸也逐渐变得平稳有力起来。终于,在喝完最后一口甘草水后,孩子缓缓睁开双眼,迷茫地看了看西周,随后像是意识到什么似的,“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看到孩子终于苏醒过来并且恢复了意识,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喜若狂的笑容。这时,李有序站起身来,对着围拢过来的乡亲们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不必担忧,这孩子只不过是误食有毒野菜导致中毒昏迷,气息略显微弱罢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以后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哪些野菜能吃,哪些不能吃啊!”说着,他还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各种常见野菜的特征以及食用方法,并特别强调如果不幸中毒,可以像刚才那样用甘草来解毒。不过同时他也提醒道:“还有一点千万要记住,若是刚吃过鲤鱼,可千万别再去碰甘草啦,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这一点务必牢记在心呐!”说完,李有序再次环顾西周,确保每一个人都听清楚并记在了心里。

李有序之所以会这么说,其中缘由还得从他师傅当年行医问诊时发生的一件事讲起。想当年,他的师傅在民间可谓是声名远扬,医术精湛,救死扶伤无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医者,却也遭遇过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

那一年,黄河突发大水,汹涌澎湃的河水如猛兽一般冲破堤岸,淹没了大片土地。居住在黄河两岸的渔民们损失惨重,但同时也因这场灾难收获颇丰——他们捕获到了大量肥美的黄河大鲤鱼。

就在这个时候,李有序和他的师父恰好云游至此地。师徒二人正行走间,忽然被一位面容憔悴、神色凄苦的老太太拦下。只见这位老太太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紧紧拉住他们师徒俩的衣角,苦苦哀求着索要毒药。

原来,这位老太太有一个六亲不认、作恶多端的混账儿子。这个逆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仅对年迈的母亲不闻不问,甚至还经常拳脚相加,逼得老母亲走投无路,心生绝望,这才想到用毒药将其置于死地,以求解脱。

李有序的师父听闻此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悯之情。但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生命的可贵,又怎能轻易将毒药交给他人呢?于是,师傅便婉言拒绝了老太太的请求,并耐心劝导她不要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

可谁知,那老太太心意己决,任凭师傅如何劝说都不肯罢休。无奈之下,师傅只好暂时答应下来,想着先稳住老太太的情绪,再另寻良策解决此事。

他师父以救人为主,自然不可能给她毒药,可又被老太太缠住不放,没办法就给了老太太几块甘草,声称这便是毒药。老太太的儿子从外面回来后,看见饭还没做好,就对老母亲拳打脚踢,老太太一边哭一边把水缸里的大鲤鱼捞起来炖鱼。

这个老太太自然把甘草认为是毒药,狠狠心就把甘草全部放到了鱼汤里。李有序的师傅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事情,老太太的儿子吃了之后,当即七窍流血而死。这件事不仅给师傅教训深刻,同时也给李有序留下很深的印象。

尽管现代中医倡导药食同源,提倡食补疗法,但生活中有一些食物确实不能相互搭配,如猪肉和菱角、牛肉和栗子、羊肉和西瓜、鸡肉和芹菜、甲鱼和苋菜以及螃蟹和柿子等等,这些食材混合对身体就会有很大的损害,尽管不会致命,但对身体的损伤还是很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