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平凡文学网 > 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元璋的犹豫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元璋的犹豫

第二百三十九章朱元璋的犹豫

朱元璋就是自那时起,第一次和倭寇有过较量,同时也知道了倭寇有多难缠,和蒙古人打仗,大多都是直来直去的,偶有侧面交锋,也是兵家之事。°|求e(;书#?帮o ^更*(新??最?μ全¢

但是和这群烦人的倭寇较量就和蒙古人打仗不同,这群倭寇可压根就不是来打仗的,抢完东西杀完人就往海里一跑,你追上去,抓了一部分,剩下的人却是连看都不会回头看一眼的。

曾经在中原的局势平定后,朱元璋不是没有想过一举剿灭这群倭寇,毕竟大概是朱元璋麾下的水师也不是吃素的,可问题是,当时的情况,明显随时有可能打回来的北元残部的威胁性要远大于小规模作乱的倭寇,因此这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去。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朱元璋去世后,接下来的几人皇帝,都完全没有将倭寇之乱太看成一回事,结果到了嘉靖时期,这倭寇已成气候,闹出了大乱子。

甚至这个乱子,还直接给大明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洪武年间,海禁的制度虽然是朱元璋亲自创立的,但是实际上尚且还算不上是闭关锁国。>^!卡?£卡?小@说+¤#网; a免/费?|阅?]读?.

正如之前周远所说,朱元璋的海禁,仅仅只是官方层面的劝道,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禁止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朱元璋在沿岸各地设立了一个叫市舶司的机构,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者。

市舶司是依托于朝贡体系而诞生,其极大的促进了大明与外界的交流,可直到嘉靖时期,倭寇之乱闹大,嘉靖派人去平乱,结果却是错估了倭寇的实力。

那时的大明,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看,也都称得上是一句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结果在一群小小的倭寇手里吃了败仗,这结果就是让嘉靖大怒。

但是若是一个正常的皇帝,军队吃了败仗,大不了再重新派兵打回去,反正当时的大明家大业大,最后赢的肯定是大明。

可偏偏嘉靖是一个天天琢磨着修仙心里算计的是权术制衡的皇帝,面对这种事情,竟然觉得麻烦,索性直接下令,把所有市舶司全部撤掉,到了这时候起大明便算是彻底闭关锁国了!

现在的朱元璋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己未来子孙后辈干的混账事,他只是还在衡量着解除海禁,大明所要面对的得失利弊。?/卡&卡?小?1说ˉ网-§ .更o?^新D:§最?全′

然后朱元璋便突然奇想,那便是,说不定周远便有对付倭寇的办法呢?

不管开海是不是真的能赚取那么惊人的利润,反正这倭寇肯定是要剿灭的。

朱元璋一直是个眼睛里半点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历史上之所以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剿灭倭寇,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朝廷缺钱。

加上北方不平定,根本顾不上来收拾沿海的倭寇,事实上,历史中的朱元璋对于倭寇也是深恶痛绝,却又是真的无可奈何。

建国之初,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曾派使者出使周边各个国家,别的小国都是乖乖臣服,唯有东瀛不仅不臣服,还趁明朝刚建立根基不稳在东南沿海地区挑起祸端。

那时候的朱元璋想着,自己的大明方才建立没多久,甚至于蒙古人也都还没有赶走,所以没有足够的威严倒也正常,所以本着不好破坏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还是亲笔写了封表示友好的文书,这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

结果嘛,东瀛方面依然没有给大明半句回复。

当然,这里面是有误会在其中的,之前也说过,那时候的东瀛处于内乱时期,两个天皇各自为政,打的是不可开交,当然不可能去管什么中原改朝换代之事。

但朱元璋却又不知道,因此态度直接强硬了起来,派遣使者东渡,要求东瀛臣服并且朝贡。

结果那些使者连天皇的面都没见到,直接被割据在各地的大名给斩了。

这些大名,便是倭寇之乱的主要受益者,所谓的倭寇其实有大部分都是这些大名麾下的武士,从大明境内抢来的东西可都是要归他们所有的,当然不可能想要恢复正常的朝贡体系。

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这一回朱元璋确是真的被激怒了,甚至都直接打算先不管蒙古人,直接出兵将东瀛踏平。

只不过朱元璋的准备想法却被刘伯温给劝了下去。

而当时刘伯温给出的理由也是朱元璋没有办法反驳的道理,那时的大明根基尚未稳妥,不但北方大片土地没有收复,此时就连直隶地区都有不少流窜的蒙古人。

最重要的是,那时候王保保还没有撤回草原,那时候若是沿海地区也起了战事,明军两头作战,难免会出现纰漏,容易给别人的可乘之机。

所以刘伯温劝说这时候的朱元璋不应该因为一时之气,对东瀛用兵,反而更应该将重心移至国内,先巩固根基,安稳人心,千万不要因小而失大。

再有就是用忽必烈两次征讨东瀛都无果的例子提醒朱元璋,别看东瀛看似实力微弱,却也不是个简单的对手。

即便大明水师的战斗力远高于马背上起家的蒙古人,但是想要把东瀛打服,也肯定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就算是让东瀛臣服,除了解决倭寇之乱,以及给朱元璋争得一口气,大明也什么实惠都落不到!

再有就是,那时候争天下的可不止是朱元璋一人,和蒙古人打仗,乃是名正言顺,恢复汉家山河,但是内陆的百姓对于沿海地区作乱的倭寇可没有什么太强的痛恨之情,甚至于,以如今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大明的外面还有其他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若是又起战事,难免会让内陆的百姓觉得朱元璋是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很容易会丧失民心。

正是因此历史上的朱元璋,最终也没有对东瀛和倭寇动手。

只是现在,周远信誓旦旦的说着开海的好处,还是让朱元璋又动了心思。

如果周远真能给出一个解决倭寇的办法,那这海自然是可以开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