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贼首
朱元璋为了军事,命人研制了望远镜,而此时便也算是这望远镜在历史上第一次应用在军事战争之上!
朱棣几人找了个高处,轮流用望远镜往下望去,所有人都是一阵心惊。/x.i~a\o′s?h`u′o\z/h~a+i+.¢c¢o,m^
除了惊讶于朱棣这堪称千里眼神通一般的望远镜,更惊讶于关兴平的贼军。
“燕王殿下,这仗真的打不得,眼前这千余人全是老贼。只看他们扎营和排兵布阵,就不是任曲阳县外的那些匪贼能比的,咱们这点人根本打不过,更何况还是攻城战!”
说话的是何奎,但是在场的几人中唯有他是在边军任过职,和蒙古人打过仗的,一眼便看出两边实力的悬殊,已经不是朱棣可以用奇谋能够弥补的了。
“天啊,他们竟然还有成建制的骑兵,数量竟然比我们多,足有五百骑的样子!”
张烨也是惊呼一声,显然没料到关兴平这群贼寇的实力竟然这么强。
其实想想也是,曹真这才几天的时间,就能假借关兴平的名声组织起两千人的队伍,这关心狗已经在太原府肆虐了快一个月了,这才只有五千多的贼兵,很显然不是像曹真那样玩什么人海战术的。.精??±武×,%小_?说+网[? {~(更>×\新(?[最,?<快<,
他没有刻意的裹挟青壮,而只是吸纳了那些想要落草的活不下去所以主动投奔的苦命百姓。
而且还会有意识的进行练兵,而他的练兵自然不是向军营中几日一出操的操练,而是直接分排成小股贼军,去村落中劫掠和屠杀,只要是杀过人,见过血,抢过东西了,那便自然而然的从一个老实本分的老农转化为了嗜血疯狂的老贼。
这也是为何这么长时间,关兴平手下贼兵依旧保持在五千之数,不然若是想像曹真那样玩人海战术的话,他少说也能裹挟且数万民众,虽说势力可能更大,但是实力未必比得上他现在手下的五千老贼,而且更加容易引起朝廷方面的注意。
毕竟他真要是鼓动了几万人,那隐瞒灾情的那位太原知府,就是再有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将此事隐瞒事实的往上报。
“殿下,无论如何,我也不支持此番去冒险,还是让我回宫去和圣上请示,派边军过来剿匪吧!”
何奎的语气严肃,面容紧张,生怕朱棣真就是不知好歹,这根想要用这一千多人去攻城。~5¨2,s′h?u.c*h,e^n¨g`.+c`o′m¨
他已经确定了朱棣确实是领兵的好苗子,剿灭了两千匪贼的功绩也不算是辱了皇室的名头,便不需要朱棣再来冒险。
只需要回京将此事报告,自有大军过来剿匪。
瞿通和沐英虽然心有不甘,但是通过望远镜,看到贼军的状况后,也知道不可力敌,因此并没有出声反驳。
“先不急,对方除了骑兵,可有什么火器?”朱棣却又是看了好一会,突然开口问道。
“据我所知,并没有!”瞿通在一旁开口言道。
朱棣默然,许久之后突然开口说道:“先将咱们的人马叫过来看看对方是什么动向!”
“燕王殿下,不可啊!”
何奎闻言顿时就是一惊,还以为朱棣这是真打算冒险行事,急忙言道。
朱棣则是笑道:“何监军放心,我并非要以卵击石的要用一千人去攻城,只是将人带来,看看这些贼军的动向,若是能诱骗得贼军出城作战,未必便没有取胜之机!”
“若真是如此,自然是最好!”何奎见状也只能点头同意,只是脸上依旧还有担忧之色。
……
方山县内,原本好好的县衙,此时一片乌烟瘴气。
县衙大堂,原本“清慎勤”三个大字的牌匾已经被劈碎,上方还挂着两颗已经风干的头颅。
县令断案办公所用的高台也已经拆开,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披着狼皮的座椅,座椅下手两边各还摆放了一把椅子。
椅子上各坐一人,这三人便是这一伙匪贼的三个头领,坐在首位的自然便是关兴平,其人原本便是流窜在太原附近的马匪,曾经犯下过不少大事,上个月恰好在方山县落网。
至于为何已经被关押进大狱,只待明年开春便要押送应天,等待秋后问斩的他,如今却成了这群人的贼头,却还要感谢此时上方挂着那两颗蒙古人的头颅。
这场匪患,一开始其实是这两个蒙古人掀起来的,规模也不算大,只是聚众千余人,只是那两个蒙古人显然是半点管理者的经验都没有。
便还以为自己曾经的元朝贵族,可以肆意欺压汉人,二人裹挟的这些匪贼,在他们眼中便和奴隶一样。
其实寻常打骂也就算了,奈何是抢完了粮钱女人,这二人还要命这些跟着他作乱的匪贼们把战利品全都收缴起来,毕竟在他们眼中,奴隶怎么可能有资格享有战利品。
可问题是,这些被他鼓动的人,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落草为寇,结果抢完了东西还要上缴,这谁能忍?
一开始群龙无首便也罢了,奈何关兴平趁着方山县几乎所有人手全都出去剿匪,牢狱最是空虚之际,直接越狱逃了出来。
先是归顺了这两个蒙古人,而后就是振臂高呼,将本就掀起了众怒的两个蒙古人给砍了,自己成了这群匪寇的头目!
再之后,关兴平便是四处劫掠的同时,不断的壮大自己的人手,好不容易方才有了今日之规模。
而能够做到这一切,却又是右手边椅子上坐着那人的功劳密不可分!
刘汉,至正二十一年的元朝举人,只可惜未曾等来年到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元朝又突然变卦取消科举,考中的举人自然算不得数了。
是的,元朝的科举政策就是这样朝令夕改,十分不正常!
等到朱元璋坐稳天下后,刘汉不是未曾想过投奔朱元璋,只可惜没什么门路,便一直在家中苦读,直到今年会试,进京来赶考。
原本以为,在元廷时能中得举人,没道理换了个皇帝,他就会落榜。
反正刘汉是不在乎这皇帝到底是谁在做的,能有一个平台让他施展抱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