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平凡文学网 > 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耗战

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耗战

第三百六十六章消耗战

这些残存下来的士兵们,好不容易又一次经历了火炮和弓箭的洗礼,再一次冲到前方时,第二根和第三根尖刀滚木也随之而来。)×如′·′文?网¨ ?已?1%发~:布?最.ot新μ>章¨?节?μt

虽说有巴雅尔的命令在身,但是怕死乃是人之本能,用人命换来的阵地又一次撤了出来,而且面对两根尖刀滚木一同下来,连避让的空间都消失不见,所以这一次退回来的只剩下不到五百人。

就算剩下的这些里,还让巴雅尔派遣督战的监军砍了好几十个。

没办法,虽说巴雅尔知道面对尖刀滚木这种东西,除了往后退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命令已经下了,他就必须要杀人,不杀不足以平息掉溃逃的步伐。

关口上的朱棣通过望远镜将下方情况看的一清二楚,两次打退巴雅尔的进攻,但是他的脸上却是没有半点欣喜之色。

很简单,两次进攻打掉对面将近三千人,自己这边没有任何伤亡,敌方甚至于连潼关的城墙根都没有摸到。

但是只有朱棣才知道自己花费了多少代价,尖刀滚木这东西,潼关的储备根本没有多少。-0¨0_s?h¨u?./n?e~t.

且不说西北本就缺少制作滚木的粗壮木材,单单是上面的尖刀造价便是不菲,所以这东西即便是潼关也只存放三十几个,如今就已经用了三根,但是敌方的兵力却还依然众多。

朱棣也看出来了,对面这战术的意图显然是对潼关的守备十分了解,知道一鼓作气想要攻破潼关不现实。

毕竟潼关的地势险要,若是一拥而上,无论是火炮还是车弩,还有尖刀滚木,所能造成的杀伤简直恐怖。

可现在对方这样分批次的往上冲,看似是毫无效果的在送人头,但实际上无论是火炮的弹药和火药还是车弩的箭矢和尖刀滚木全都是消耗品。

此乃是阳谋,虽说是枉顾了自己手下士兵的性命,但这种打法,才是战争中最为正确的选择。

反而是朱棣几次指挥,总是想着用计谋,用险招,来尽量的减少伤亡,绝非正途,因为朱棣这种方式,其实说到底就是在赌博,赌赢了,应有尽有,赌输了,则是直接升天。

但是巴雅尔这种阳谋,即便是朱棣看出来了,却也没有半点破解的办法。

对面的人冲上来了,朱棣总不可能不打,可要是放开来打,潼关里的战争消耗品却又不够。?·白§D马D_#书μ&院}\ ?ˉ?更¢;新#`{最-¨快1t

当然,这样的战争方式,对于朱棣来说倒也不全是坏处。

毕竟朱棣所要的又不是击败巴雅尔和他的八万大军,他只需要将潼关守下来,支撑到李文忠的援救。

兰州距离潼关也不算远,大抵只比巴雅尔出发的安西路要多上那么一些,如此,就算是路上有可能遭受到蒙古人的阻挠,但是朱棣相信李文忠的能力。

既然巴雅尔已经率军到达,朱棣估么着,最迟一天,甚至于一夜,李文忠的援军大概就能赶到。

而既然巴雅尔想要打这种消耗战,自然也是要花费时间的,如此一来对朱棣来说,当真还是一件好事!

朱棣想着事情,那边巴雅尔已经准备好的第三次的进攻,依旧是两千人的先锋军,朱棣想了想后,决定还是稍微保守点打,于是便向沐英吩咐道:“这一次不用放火炮和车弩,只放一根尖刀滚木,让他们冲上来一些,用弓箭射杀!”

因为前两道守城的壕沟已经被填平,这一次这两千人十分简单的便冲了到了第三道壕沟之前,随后便惊讶的发现,没有遭受到预计的火炮进攻和车弩阻挡,只是被尖刀滚木碾死了百来人后,便再无任何抵挡。

这两千人的队伍顿时一喜,快速的冲过第三道壕沟,终于看到了潼关的墙体,只不过同样,这时候也进入到了弓箭的射程。

火药弹药和尖刀滚木这东西潼关里缺少,但是箭矢可是半点都不缺,朱棣估摸着,就算是让他手底下的这一千五百命士兵一直连续不断的射击,大概射个三四个时辰不停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因此,当这群人冲过来的瞬间,顿时便是一阵密集的箭雨落下,且这个距离长弓的穿透力也更强,一般的盾牌以经挡不住长弓的攒射了。

即便是所有人躲在盾车的后面,却也被这连续不断的箭雨给阻挡了无法前进,只能进退不得的在那里,像是等死一样,不进不退,难受至极。

朱棣这边的将士们射了个爽,可就在这时,突然沐英过来和朱棣通告道:“殿下,敌军那边的主阵有动静了!”

朱棣闻言顿时心中一惊,急忙拿起望远镜看去,只见巴雅尔的主阵中突然奔出来两千人的骑兵队伍,趁着朱棣这边在针对先锋军,此时已经推进到了第一条壕沟那里。

壕沟已经被填平,马匹踏过去可以说是如履平地,所以推进的速度极为快速!

攻城战,骑兵很少出现,即便是有骑兵出动,所发挥的作用也大多是通过围城,依靠骑兵的高机动性,切断城内补给,拖到城里面山穷水尽。

骑兵的高机动性可以切断城中补给,甚至于是围点打援,但是直接用来攻城却是用处不大。

在滚石和热油金汁面前可不在乎你身上穿的是什么盔甲,胯下战马能跑的有多快,都是一视同仁的。

可若是需要速攻,在短时间内打下城池或是关隘,那说到底就是用人命填,但是用骑兵的命,那可就太奢侈了。

即便是李思齐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拿下潼关,但是在步兵还没死绝之前,就直接动用了骑兵,显然也是有些不合理的。

朱棣瞬间便识破了巴雅尔的想法,很简单,无非就是看中了这些骑兵的机动性。

在城墙下遭受箭雨不得存进的炮灰们吸引了大量火力,然后骑兵则靠着马匹速度,向城墙发动进攻,从而可以减少在向城墙靠近的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这只有骑兵才能做到,若是步兵,就算是冲了过来,只怕前面的炮灰也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后续而来的依旧只是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