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大便宜
“我还听说,前段时间朱村长这边,好像都是把村子里面的其他一个人给专门处理了呢,让外面的人给带了出去。@′咸°/2鱼a看±书?网{{t _更%新_¤μ最;全+?D”
“朱村长这么做也都是为了她自己一个人在村子里面的威信,但是。”
周远话锋一转。
此时此刻,从他嘴里面所说出来的话,让面前的朱标充满了期待,同样也让旁边的冯婷默默地低下了头。
她只不过是一个女子,对于这些国朝政事情,却是并不想要知晓太多的。
尤其是这几日之间的相处,对于周远,她内心也是有了几分动心,除了周远容貌俊朗之外,对方的谈吐,还有对方身上的那些光环。也纷纷让冯婷为之动心。
最可贵的,便是周远对她的态度了,并不像是寻常男子对于女子的那般姿态,反而更像是两人之间相敬如宾,平等无比的一番模样。
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对于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女子而言,可谓都是非常可贵的!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对于他们这些侯爵、公爵,包括国公家里面的女子而言,可断然不是说说的。
荣华富贵,名利权势。??=6:,1/?o看?!书-\|网±|? ¥更??新/[最±\全?e?
他们一生下来,基本上就都有了。
而在这种时代,他们想要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一番心中抱负,基本上绝不可能,所以唯一能够所求的。
也就是这家中之事了,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安喜乐就可以了的。
“还请周远先生多多传授!”
朱标微微拱手,行了一礼。
周远摇摇头,继续说起了他心中的言论。
“只是!这村子里许多事情,该放的还是得放。”
“如果是将这权利死死的捏在手中,上下,大小事物,全部都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便朱村长的身子还算硬朗,而且也练过不少的架势,庄家的把式,可终究还是会积劳成疾的。”
“尤其是你!”
对于朱村长这边,周远知道。
对方的身子骨强健的很,气质也是异于常人,所以倒不是特别的关心。
反而是面前的朱标,他的这个好学生。
“你父亲身子厉害、强健,可你这边确实有些孱弱了不少,若是学你父亲那般行事的,恐怕却是活不过四十之年!即便能够活过四十,也都是病症缠身,痛苦不已!”
这话,若是从旁人嘴里说说。·w-e.n·x~u\e!t¨x?t-.*c`o\www.
无论面前的朱标,又或者是当朝天子朱元璋,势必会在这里怀疑对方,是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
敢劝当朝太子和天子,在这里放弃皇家的权利吗?绝对是找死的!
但偏偏是从周远的嘴里面,那情况可就大不相同!
尤其朱元璋,或者面前的朱标,对周远更加敬重,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在外出行,多多锻炼身子,尤其是我之前给你说的一些补药,若是能够搜寻得到,自然也是要好好喝一喝的。
“还有,每日晚上子时两个时辰前,必须入睡,第二日辰时早早起床,虽不说闻鸡起舞吧,但也绝对应该早睡早起。”
“唯有如此,这身体作息慢慢形成了,这身子气血,才能够渐渐养下。”
“之后呢,才能够用补药,慢慢的进步,而不是像现如今这般年纪轻轻,就在这一年之内,你这家伙生着病,恐怕确实比请假的次数都还要多了吧?”
“先生说笑了。”
对于周远的话,朱标摇了摇头,“不过都只是些许风寒而已!”
对方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周远也倒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一声冷笑。
“还风寒?若是在外面,这风寒自然是一个小病,可是在这山里面,连医生都没几个啊,更别提手中的那些药草了,自然还是得好好养养身子骨的。”
“有身子骨啊,才能够有其他的一切,若是连你的身子都没有了,恐怕整个村子里才会更加乱的,总得先把一头给保住了,别那么贪心!”
周远继续开口劝说。
“多谢先生的提点。”
将周远的这些话全部记在了心头,朱标心里面呢,是无比的感激啊!
他们两人继续走在前方。
慢慢的,朱标也是说起了关于周远的事情。
“不知先生这一边,最近跟冯婷、冯小姐相处的如何啦?”
这个话题一出,周远便是有些老脸一红。
在他眼中,冯婷的年纪,终究还是有些小了,虽然跟他相差也就五六岁而已,不是特别的多,但是总有点一种负罪感。
“还好吧。”
周远犹豫了好半晌,才是将这话说了出来。
而此时此刻,朱标跟面前的周远距离如此之近,他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周远的如此窘况呢?不由觉得也是有些很有意思。
慢慢的,朱标离去,也是将此处留给了面前的周远,还有身后的冯婷。
说不定未来啊。
即便是连他这个当朝太子,也都要称呼对方一句,长辈了呢,还是很有可能的!
一时之间,内心也是不由得唏嘘,感慨了不少呢!
如今,他老朱家不是没有女流之辈的,但唯一合适的,早已经嫁给了韩国公李善长家中的长子李祺,如今的驸马都尉了。
也是为了维持双方之间的关系而已。
“倒是让国公那位冯叔叔的家里面,平白无故地得了这等天大的好处,平白无故的占了这等天大的便宜呢!”
朱标摇头晃脑地,慢慢地回了属于他的太子府!
太子府,在整个文华大殿之内,并非只有朱标一人在这里处理着政务。
接下来。
他们即将前往西安一代,在此处看看是否适合接下来,大明朝的下一个都城,虽然历史之上,朱元璋就已经有了如此心思。
只不过可惜,在即将实行之时,儿子朱标就已然是病死。
剩下来这个行动,也就只能够叫停了。
继承人这个问题的面前,迁都这件事情,也自然是只能说往后挪一挪了!最后一直到了朱棣那个时代,永乐大帝这个时间,才渐渐的做到了这一点。
而在这其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断然是半分不少呢!